2016年,恐惧、失望、不确定与梦想交织,末日废土世界中的生存图景令人叹为观止——当然,这一切都源自游戏业的想象。那么,有哪些事件足以定义这一年的游戏界?Gamasutra为我们梳理了五大关键点:
任天堂迈入手游新纪元
任天堂涉足手游的话题历经数年,终于尘埃落定。这家以软硬件结合著称的游戏公司,终于开始拥抱更大的市场,将自家游戏移植至其他平台。
首部作品是《Miitomo》,一款游戏社交应用。虽然作为游戏略显平淡,但它的推出标志着任天堂在手机平台上圈粉的可能性。
紧随其后的是现象级游戏《精灵宝可梦GO》,虽然由Niantic开发,但与任天堂的渊源不言而喻。
本周,我们即将迎来任天堂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手游《超级马里奥RUN》,由王牌制作人手冢卓志领衔,与苹果合作备受瞩目,成功在望。
进军手游的战略对任天堂而言至关重要,公司终于意识到手游已夺走大量拥趸,并对即将推出的新主机Switch构成威胁。任天堂的步伐虽缓,但2017年将决定一切。
VR商业化浪潮席卷而来
去年,VR被誉为“未来”,而2016年则标志着VR的真正爆发。此前,只有少数科技狂热者拥有VR设备,如今VR已完成商业化,对消费者开放,Oculus Rift、HTC Vive和索尼PS VR三大主流设备相继推出。
然而,并非一切顺利。VR商业化应用中,开发者面临诸多现实问题。在VR游戏上赚钱变得困难,虽然这在新兴市场并不罕见。此外,开发者们也在努力降低涉足VR领域的风险,将现有游戏简单移植至VR。VR游戏的营销和发行也成为一个难题,这些都是现有VR市场所面临的挑战。
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开发社区和相关平台仍在VR领域投入大量支持,为2017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游戏主机步入中年危机
游戏主机们再次陷入尴尬境地:它们需要与时俱进,但在推出新硬件时,又必须小心翼翼,以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。
2016年,索尼和微软都相继公布了他们的新款主机(PS4 Pro和未发布的天蝎计划)以此度过硬件跟不上时代的窘境。这些新机器拥有更强的性能,支持4K分辨率的游戏体验、HDR,并提供了对VR的支持。
硬件专有是主机的一项优势,但往往也是最致命弱点。一个问题是,厂商持续推出改进版的游戏机,但是人们是否会愿意为之买单?这可能取决于人们对新硬件的价值定位。
对现有两大巨头微软和索尼而言,新硬件可能是某种权宜之计,两者的战略重点已不在游戏机本身。索尼在大力发展其游戏服务Playstation Network,并促成旗下游戏于电脑连通。微软更进一步,加大Xbox和Windows的融合。可以认为,PS4和Xbox One不再封闭,而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发展。